菩提——心灵的瑜伽《乞丐买饼》
乞丐买饼
有一个禅宗寺院的长老,精通做大饼的技巧。他们寺院做出来的大饼又香又甜,上山来的香客都非常喜欢,纷纷花钱购买品尝,香火很是兴盛。
有一天,一个从远方来的落魄的乞丐来到寺院,吵嚷着要品尝大饼。小和尚们看他脏兮兮的邋遢样,就不让他进厨房,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候长老出现了,他训斥徒弟们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他亲自为这个乞丐挑选了一个大饼,恭恭敬敬地送给他品尝。
乞丐非常感动,吃完后掏出唯一的三文钱说:“这是我乞讨来的全部钱,希望长老你能收下。”长老居然真的收下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一路走好!”
徒弟们非常纳闷,问长老说:“既然是施舍给乞丐,怎么又收钱呢?”长老答道:“他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品尝这大饼,所以要免费给他品尝;难得他有这么上进的心,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所以要收下他这三文钱。有了这份尊重的激励,他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徒弟们根本不以为然,心里暗想我们的师父真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说梦话吧。
几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贵的商人专门上山来拜谢当年的一饭之恩。令许多老和尚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花了三文钱吃大饼的乞丐!
智慧小语:施舍大饼能使乞丐免于挨饿之苦,收乞丐的饼钱却能满足他人格上的自尊。吃饱肚子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精神上的尊重却能激励人的一生。
禅林百科:寺与庙有什么区别 · 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前,“寺”是当时官署的名称。传说汉明帝时,郎中蔡音、秦景邀请天竺(今印度)高僧竺法兰和摄摩腾到东土传法。明帝亲自接见二高僧,安排他们在鸿胪寺住下;此后,“寺”便成为僧人藏经、将佛和居住的场所。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由于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故后来将皇帝的宫殿也称之为“庙堂”或“廊庙”,皇帝与大臣的对策也被称之为庙算或庙议。寺庙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供奉的是神,则是人的偶像化。
菩提——心灵的瑜伽:
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出来便是,无多无少,烦恼变为菩提。所谓“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槃即法空”。若悟得,人法皆空,若不明就仍有法执。
——《心灵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