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巧合是机缘《树之佛性》
树之佛性
一位学生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所传递的心法?”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接着有几个人都问相同的问题,而赵州的答案总是一样。于是一位学生就去问他:“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
赵州肯定地回答道:“有。”
于是学生很机警地反问:“柏树子几时能成佛?”
赵州说:“待空虚落地时成佛。”
柏树子就等于肯定自己,这个问题不必再追问,追问下去只是徒增分辨,造成疏离而不契道罢了。但是学生还是不肯罢休,又问道:“空虚几时落地呢?”
赵州说:“待柏树子成佛时。”
禅家认为,尘世间的种种现象,被视为一种神性儿予以肯定,它虽然是无情的物,但是无情却能对有情的众生说法,相对的互相肯定彼此的存在。这就显现出大慈大悲的精神力量。
所以,在禅者的眼光中,一株草,一棵树,都肯定它的存在。
智慧小语:健康的人生是一个有欲望、有意识的性情生活。人不但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也同时要生活在有情的生命现象——爱及意识。
——摘自《心灵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