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没有捷径
成功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成功没有捷径
辍学创业、辞职创业成为时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口号,年轻人离职率普遍偏高。人人都想成功,没人愿意踏实干活,而这些功成名就的大佬当初是怎样踏实工作,为未来铺路的。
当年金山软件刚成立不久,雷军加入,成为第6号员工,那一年他23岁,那时他第一份工作。6年之后,雷军熬到了总经理的职位,15年后金山上市,而等雷军在金山功成身退的时候,他已是四十不惑的年纪。
为了挑张壁纸看了100万张照片的勤奋雷布斯···
雷军的勤奋是圈内知名的,在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经常在凌晨两三点,雷军的司机还在金山楼下等他。小米是雷军积累了 20年商业经验后的“毕其功于一役”。雷军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前,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的影响,与两位同学一同创办了“三色公司”,仿制金山汉卡。半年之后,创业失败,清点资产时,雷军得到一台 286电脑和打印机。雷军对创业的看法:雷军称中国的创业环境不适合大学生一出校门就创业,失败率太高,他建议年轻人先工作三五年,积累工作经验,然后再创业。
1995年,周鸿祎在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去银行工作,拿 3000元高月薪;二是加入电脑公司,拿 800元的月薪。当时的周鸿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因为加入电脑公司更接近他未来的梦想——做软件。那家电脑公司叫方正集团,周鸿祎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方正做程序员,而且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年!
果然是个值得托付的男银···
从日企辞职后,刘强东带着仅有的两万元积蓄到中关村摆柜台创业,成立了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刘强东说: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代,所有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人类快速增加的需求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机会。而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便会成功。
1993年,马化腾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他差点去路边摆摊修电脑了,幸好当时路边摊竞争比较激烈,他只好老老实实去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润迅通讯做编程工程师,使用 C语言做网络寻呼,每月工资 1100元。“我当时是不看工资多少的,只要喜欢、学有所用就很高兴了。”于是,马化腾在润迅一干就是 5年之久。润讯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也给了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这是一台极其聪明的大脑~~
史玉柱说:未来的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很勤奋能吃苦,还要有悟性。悟性很大成分是天生的,一个有悟性的人才能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领导者,如果没有悟性,你应该去打工。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毕业。毕业后做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任职于杭州电子工学院。作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马云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随后马云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之后,马云一边做教师,一边艰苦经营翻译社,直到 1995年马云才辞职创业,那时,马云已经做了 7年的英语教师。
当时的海博翻译社,很瘦的马云
马云对年轻人说:第一份工作请干足 5年,这个世界不缺机会。第一份工作的坚持,比后面工作的坚持更为重要。不管什么工作,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好地学。做的时候不要想离开,有一天等机会来了,再选择下一个机会。这个世界不缺机会。
1943年,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1945年李嘉诚被调入一间钟表店当店员。1947年,李嘉诚不愿长期寄人篱下,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直到 1950年,李嘉诚用省吃俭用存下的 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其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连续 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神话···
如果换做你的话,当初那么穷苦的情况下,你会怎么选择?会和他们一样去选择去创业吗?哈哈,如果是,那说不定现在你也是成功人士群体的一员了吧……
——摘自《今日头条》
(作者:一个很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