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巧合是机缘《禅之法门》
禅之法门
它从般若自性中生出八万四千智慧,来灭却八万四千的尘劳烦恼。它可帮助人领悟个中道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地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
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哪能全部受持,不如不要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我费劲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干裂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便可以成佛了。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地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
智慧小语: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缺水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禅林百科:中国佛教名塔(三)——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西安市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大雁塔是一座阁楼式砖塔,塔高60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行椎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摘自《心灵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