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般若波罗蜜《个性是为火焰》
个性是为火焰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陀死了到什么地方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过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
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风吹灭。但是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就吹灭了蜡烛说:“有谁指导蜡烛的光到底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佛陀死了,他就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每个人都是个体,永远离不开现实这个主题,佛也是一样。这就是个体与主体的因果,该灭的灭,该生的生,因灭得生。又何必苛求此事?本身无因也无果。
智慧小语:人在灯亮,人死灯灭。不要过于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那只是在做无用功。
禅林百科:何为佛教的“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起支”,是佛教独创理论,用以解释世间人生和世间现象之所以发生和变化,构成了佛学的重要部分。佛经里将“十二因缘”分成三个阶段:前世、现世、来世。
(一)前世阶段:十二因缘起支中的第一支叫做无明支;第二支叫做行支;第三支叫做识支。
(二)现世阶段:第一个是识缘起支;第二个是名色缘起支;第三个是入缘起支;第四个是触缘起支;第五个是受缘起支;第六个是爱缘起支;第七个是取缘起支。
(三)来世阶段:第一个是生源起支;第二个是老死缘起支。
——摘自《心灵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