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的“精益思想”
沃麦克和琼斯以《改造世界的机器》和《精益思想》两本书,将世人对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关注点转向了丰田。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精益(Lean)”,代表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一时间,众多企业纷纷向丰田学习,导入TPS或精益生产方式。 那么,精益思想由何而来?
福特的JIT思想
在丰田成功之前,还有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和一位伟大的企业家,那就是福特汽车公司和他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一世。在《福布斯》杂志2005年公布的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中,亨利·福特名列榜首。
福特没有使用过“精益”这个词汇,但是他曾经说:“我们从不将毫无用处的东西纳入公司。当除去无用的部分,再把必要的部分变得简单,我们也就消减了制造成本。” 这句话其实就是福特对“精益”这一概念的最好阐释。
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1998)曾给“精益”下了一个定义:精益就是把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所有非增值活动识别出来并加以剔除。
《世界级制造业》一书的作者舍恩伯格指出:“丰田公司的JIT生产系统可能是20世纪以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最重要的提高生产率的管理创新。”然而,JIT(Just In Time)的概念或基本思想并非来自丰田,是丰田公司发明了JIT这一词汇,并以其卓越的运营管理成为精益制造的标杆。
大野耐一在被问到他是怎样想到建立TPS生产方式时说,他是从两个美国人那里得到的启发,一个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另外一个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
犹如牛顿说他能够看得更远是因为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对于丰田、对于汽车业来说,这个巨人就是亨利·福特。
1919年,亨利·福特出版了第一部自传《我的生活与工作》,书中写道:
我们在原材料的采购中发现,如果不是立即使用,就不值得马上购买。把当时的运输条件考虑在内,我们只要采购生产计划所必需的原材料就可以了。如果运输系统十分发达、完善,原料的平稳流动能够得到保证,那就没有必要运输和储备任何库存了。
按照计划的订购顺序和数量,装载原材料的车辆会按时到达,从火车车厢直接送到生产车间。这将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因为它能促进快速周转,并因此降低占用在原材料上的资金。如果运输条件比较恶劣,公司就不得不储备大量库存。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库存和缩短生产周期,一个可以节约资金和降低成本,另一个可以快速交付顾客的订单、更快地赚钱。
库存与生产周期有关,如果能想方设法缩短生产周期,我们就不需要提前那么久或准备那么多库存。相较而言,缩短生产周期比减少库存对于企业来说要更为重要。因为企业越快交付顾客所需的产品,就能越早从顾客那里收到钱,即使为此而不得不牺牲一点库存资金占用也是值得的。
亨利·福特很早就认识到缩减生产周期对节约存货资金和提高盈利能力的贡献。他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写道:
为了确保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我们曾经持有约6000万美元的库存。如果把生产周期缩减三分之一,一年就可以变现2000万美元现金。如果这些资金是借贷来的话,就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120万美元的利息。计算产成品库存,我们节省了约80万美元,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我们能变现2800万美元的资金,并且因此节省了相应的利息。时间的浪费与材料的浪费是不同的,因为时间的浪费是不可挽回的,浪费的时间不会像材料那样摆在地面上。
大野耐一也同样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他在1978年出版的《丰田生产方式》中写道:“我们要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就是关注一个时间段——从客户发给我们订单到我们收到回款的时间;通过消除不增值的浪费来减少该时间段”。
但是,怎样缩短生产周期呢?改变生产方式
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改变产品,还是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
亨利·福特选择了后者,而且是不遗余力地尝试改变。他在自传中写道:
大多数生产者都急于改变他们的产品,而不是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而我们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我们始终在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这一点从来没有停止过。与第一次制造这种型号的汽车时相比,我们每一个生产操作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生产出价格如此低廉的汽车。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福特实现了 “我要让我的工人都买得起我的汽车” 的诺言。在福特公司之前,一辆轿车的售价约为4700美元,那是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奢侈品。到了1914年,福特公司的T型车售价已经降到了360美元。
福特生产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像河流一样快速流动,因此称之为流水线。今天,流水线生产依然是非常高效和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出于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的考虑,我们很少对汽车做出改变,只有当我们发现某种改变能增加动力时才会去做。……假如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产品的改变上,我们会走投无路。相反,不去改变产品,我们就能在生产上全力以赴。”
福特所建立的汽车流水线,以大批量生产方式满足了那一时期的人们对廉价汽车的需求。
丰功伟绩后的福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汽车需求已经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包括了舒适度、个性化、可靠性等特性。这就意味着,仅仅改变生产方式是不够的,还要持续改进产品。
“你要什么颜色的车都可以,只要它是黑色的T型车”。亨利·福特当年的这句名言和他为此而坚守多年的固执,使得福特汽车落伍了。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亨利·福特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的前言中写道:
不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懂得真正工作的涵义,也不知道完成这些工作的最好途径和方法,这三点是农业被误认为无利可图的原因。没有任何产业可以承受得了农场式的经营方式。
从精益的角度来看,在一系列环境下可以造就成功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思想倾向,在面临一系列新的环境时会成为急需变革的障碍。福特过去的“丰功伟绩”成为公司后期变革的巨大障碍。
通用汽车在福特汽车单一产品流水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少数几个品种,实行混线生产。丰田汽车在福特汽车流水线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车型和配置,实行更小批量的均衡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