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四个要件
一个人的成长由四样东西构成。
梦想
如果你没有一个梦想,没有一个目标,你是很难成长的。
今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发院)成立 25周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商学院成立 20周年,北京大学建校 1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 40周年。
当我们回顾国发院的历史,就会看到曾经有 6位老师怀揣梦想,用全球视野讨论和研究中国问题,所以我们就有了今天的国发院,以及国发院对中国过去改革开放 20多年进程的影响。那个起步的地方就是那个梦想,所以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讲,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梦想来牵引,来引领我们自己。
40年前中国希望用开放自己、让民族再次腾飞那样的梦想牵引打开国门,40年后中国成为经济要素最强的国家之一。我相信你也清楚这个梦想的牵引有多大。
我们回想 120年前,当基于民族要崛起、要复兴的梦想而设立第一所中国自己的大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 120年后北京大学在中华民族进程当中所创造的作用。无论是从更长远还是从最近一年前的梦想,都会牵引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机构乃至整个世界。我们成长当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梦想和目标牵引。
伙伴
有了梦想,有了牵引还不足以能够成长,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一定要有伙伴。我们必须要有伙伴,才能让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往前推一步。我是做研究的人,我们在组织研究中保障目标实现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组织的设立。说得更小一点,就是有伙伴陪伴在你身边。
我本人深受一位中学老师的影响,她在我成长的全部历程中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力量。
如果我们的年轻同学在职业过程和个人成长过程中有机会遇到一位良师,他能一直与你对话,陪伴你成长。我相信你一定会比别人成长得更加强劲,更加有助推力,更加有牵引力。这就是伙伴的力量。
我们的伙伴包括师长、同学、同事、家长,甚至可能是陌生人。当他推动你进步的时候,就成为你继续成长的重要力量。
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有梦想,也有伙伴,但是我们不行动。不行动,就没有办法真正成长。
行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成果。影响你成长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能不能一步一步看到自己的成长性,成长性要靠你努力的过程来呈现。
开放学习
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虽然我们在课程中经过了学习的历练,我们也拿到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和学位。
要真正学会学习,关键是要开放学习。
第一,你愿不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挑战?
只有接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挑战,才能真正让自己学会学习。所以, 当你与导师在一起的时候,也许导师和你的意见不一样, 也许导师会以他过往的经历对你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时候你愿意开放自已吸纳意见还是认为导师没有能力、没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度够不够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会对年轻人讲,虽然我们学习的知识非常多,但不一定能让你学到的东西很多。因为你可能以自己的观点做了一些筛选,这时你有可能就没有真正去学习。
第二,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给你的伙伴?
如果你想要伙伴陪同你持续成长,你也要真正给伙伴一种感受:他因为你也在进步。如果他因为你而进步,他一定会愿意和你共同成长,这取决于你愿不愿意把有价值的东西贡献出来。
很多时候,我很愿意跟更年轻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很大原因是我发现在他们的身上学习到的更多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理念。这时候在于你愿不愿意贡献,如果你仅仅向伙伴汲取而不做回应和互动,“共生”就很难实现。关于开放学习,第二条就是能不能有真正的价值贡献。
第三,你会不会因为学习真正进步?
有时我们很多人学了非常多的东西,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看问题依然是原来的立场,解决问题依然运用原来的经验。我不断地告诉企业家:“今天,你和你的团队必须成为合伙人。”有个企业家学完后,过了三个月带着下属来了,说:“我已经运用了你的理论。我跟他们是合伙人。”
我看那两个人一直不敢说话,觉得很奇怪,我问他们两个:“公司有问题你们跟老板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表现?”老板说:“他们两个不用说话,肯定听我的。”我说:“你们是怎么当合伙人的?”两个新的合伙人说:“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合伙人,老板说我们变成合伙人就是合伙人,其他所有东西都没变。”
他们学了“合伙人”的概念,回去就运用了,甚至正式宣布他们是合伙人,但他们的感受没有变。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有改变。
第四,你能不能挑战自己,把自己否定掉?
我在最早做组织研究时,非常关心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因为我们发现,只有形成忠诚、上下统一的团队,组织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我们做组织研究的人必须调整组织的基本逻辑,员工和组织之间不用“忠诚”这个概念去研讨,而是要用我们彼此能否找到一个共同成长的发展方向去研讨,这也是我提出“共生型组织”这一概念的原因。
你会发现员工和企业之间,不存在组织大过个人或者个人大过组织这个逻辑。我作为从事组织研究的人就得否定过去的认知,光否定还不行,还得找出新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在学习。
你要主动把自己过往的经验、最擅长的东西放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懂得学习。
我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最难的不是吸收新观点,而是放弃旧有的习惯。放弃旧有习惯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学习是创新的来源,是驱动成长的力量,是一种永恒的推动力。据记载,自有组织机构以来一千多年中,持续存活下来的组织只有 83个,可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 83个当中有 75个是大学。
大学为什么这么强大?一个原因是大学最厉害的地方是永远有年轻人,别的机构都不是,只有大学是。
大学要的永远是年轻人,年纪一大了你就应该到社会,从一个索取者变成创造者,只有在大学是完整的索取者,这个阶段让你当索取者,到了年龄你就应该去创造。如果你有机会读 MBA、EMBA,一定要珍惜,大学让大家重新年轻一次,如果不开放这些项目,我们就没有机会回来,就不可能完整系统地重学一个学位知识。
大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永远年轻,这也是学习能带来的。
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四个最重要的东西:梦想、伙伴、行动、开放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