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的通知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对物联网基础安全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现将《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行业(领域)、本地区实际,在标准化工作中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1年9月23日
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总体国 家安全观,以筑牢物联网基础安全、防范公共网络安全风险 为目标,着力构建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统筹 规划,扎实推进标准研制,促进标准落地实施,支撑和保障 物联网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需求牵引,加强统筹。紧密贴合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 趋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开放融合的基础安全
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工作统筹协调,指导标准制定有序开展。
聚焦重点,急用先行。围绕物联网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 应用,加快推进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等重点和急 需标准制定,及时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安全需求。
广泛参与,强化实施。凝聚设备厂商、电信企业、安全 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产学研用各方力量, 鼓励头部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标准有效实施。
到 2022 年,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
重点行业标准 10 项以上,明确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促 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
到 2025 年,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
体系,研制行业标准 30 项以上,提升标准在细分行业及领域的覆盖程度,提高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 者安全使用。
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主要是指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 等关键基础环节的安全标准。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包括 总体安全、终端安全、网关安全、平台安全、安全管理等 5 大类标准(见图 1)。
1. 总体安全
总体安全是物联网基础安全的基础性、指导性和通用性
标准,主要包括物联网基础安全术语定义、架构模型、安全 场景、安全集成、安全分级、安全协议等(见图 2)。
(1) 物联网基础安全术语定义:规范物联网基础安全 的概念,统一相关术语的理解和使用。
(2) 物联网基础安全架构模型:主要提出物联网基础 安全体系框架以及各部分参考模型,明确和界定云、管、端 各层面功能、关系、角色、边界、责任等内容。
(3) 物联网基础安全场景:主要对不同类型场景中的 安全需求进行示例和规范。
(4) 物联网基础安全集成:在物联网系统规划、集成、 实施等过程中,通过建立安全模型等方式,保障基础设施系统各层级对象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物联网基础安全分级:明确物联网基础安全分级 的基本原则、维度、方法、示例等要求,为实施分级安全管 理提供基础支撑。
(6) 物联网基础安全协议:主要是物联网平台、网关、 终端本身及设备之间的基础安全协议,包括有线协议安全、无线协议安全、存储协议安全等。
终端安全是物联网基础安全体系中感知层面的标准,主 要包括终端通用安全、模组安全、通信芯片安全、卡安全、 行业终端安全、终端测试评估等(见图 3)。
(1) 终端通用安全:主要包括物联网终端硬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安全、接入认证、数据安全、协议安全、隐私保护、证书规范、固件安全、插件/组件安全等。
(2) 模组安全:规范通信模组在接入认证、数据交互、 数据传输、抗电磁干扰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包括蜂窝通信模组和其他类型通信模组等。
(3) 通信芯片安全:主要包括通信加密算法、密钥管 理、加解密能力、签名验签、数据存储、芯片安全基线要求 等。
(4) 卡安全: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其中,管理 要求主要是规范物联网卡销售、登记、使用管理等;技术要 求主要包括卡身份认证、分级分类、技术手段建设等。
(5) 行业终端安全:主要是指与各垂直行业密切相关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联网终端安全要求,如智能门锁、监 控设备等特定行业终端的特有安全要求。
(6) 终端测试评估:主要包括物联网卡安全测试、硬 件安全测试、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软件安全测试、接入认证 安全测试、数据安全测试、通信协议安全测试、固件安全测 试等。
网关安全主要包括物联网网关通用安全、网关通信与接 口安全、网关物理环境安全、网关组件安全、网关测试评估 等(见图 4)。
(1) 网关通用安全:规范物联网网关相关的功能架构、 安全协议、安全防护,以及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网关安全模型、安全架构、安全功能、安全性能、数据安全、边缘计算安全、安全协议等。
(2) 网关通信与接口安全:规范网关与其他设备互联 时通信接口和管理接口的安全通信协议、黑白名单、鉴权认 证等方面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网关南向和北向接口安全规 程、安全协议流程、端口防护等。
(3) 网关物理环境安全:规范网关贮存、运输和使用 环境条件下电磁辐射、防电磁干扰、抗硬力破坏、温湿盐雾 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网关设备电磁兼 容、机械环境适应性、气候环境适应性等。
(4) 网关组件安全:规范网关功能服务、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处理等软硬件组件的安全设计、安全功能等方面技 术要求,主要包括网关设备组件安全架构、开源组件安全、 应用启动安全等。
(5) 网关测试评估:规范网关安全评估测试方法,主 要包括设备安全测试、组件安全测试、接口安全测试、安全 管理维护测试、数据传输处理安全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 分级分类评估测试等。
4. 平台安全
物联网平台包括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使 能平台、业务分析平台、态势感知及风险处置平台等。物联 网平台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平台通用安全、平台安全防护、平 台交互安全、平台安全监测、平台测试评估等(见图 5)。
(1) 平台通用安全:规范各类物联网平台通用数据安 全、通信安全、身份鉴别、安全监测、物理安全、安全可信 等方面要求,主要包括通用安全框架、平台可信计算等。
(2) 平台安全防护:规范物联网平台以及基于物联网 平台开发的行业业务系统和对外应用组件的访问控制、防代 码逆向、安全审计、篡改和注入防范等安全防护要求,主要 包括平台业务基础安全、平台安全防护要求等。
(3) 平台交互安全:规范物联网平台之间、平台与上 层业务系统或管理系统、平台与下层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 互、加密传输、交互接口配置和审计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主 要包括不同物联网平台之间交互、平台与南向和北向之间交 互等。
(4) 平台安全监测:规范物联网平台的安全监测、态 势汇总等功能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 台、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
(5) 平台测试评估:规范物联网平台的通用安全、平 台安全防护、平台内部和平台之间交互安全、平台安全管理 等方面的测试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物联网平台能力评估、安 全防护测试、交互安全测试和安全管理评估等。
安全管理标准用于指导行业落实通用安全管理要求,主 要包括数据安全管理、安全信息协同、管理与维护安全、安 全认证等(见图 6)。
(1) 数据安全管理:面向物联网业务应用产生的各类 数据,保障数据在各环节的安全可控和使用,主要包括在采 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安全 基础管理和技术保障等。
(2) 安全信息协同:针对物联网协议类型众多,明确 物联网基础安全相关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实现跨协议安全互 联互通,主要包括接口规范、测试方法等。
(3) 管理与维护安全:规范不同物联网场景下终端、网关、平台的运维管理等方面安全要求,主要包括制度建设、 安全组织、人员管理、运行安全、资产管理、配置管理、远程维护安全、脆弱性检测、应急响应与管理、灾备恢复等。
(4) 安全认证:规范不同类型的物联网终端、网关、 平台的认证管理,用于不同类型设备的安全认证互通互认, 主要包括证书生成、证书管理、证书更换等。
一是加快标准研制。按照《标准体系》明确的目标和任 务,加强产学研用等各方的工作协同,注重物联网基础安全 标准与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成体系推进标准研制。
二是实施动态更新。跟踪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 趋势,主动适应物联网安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强标准 体系的动态更新和完善,有效满足产业安全发展需求。
三是深化标准应用。鼓励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等 面向生产者、用户、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等,开展重点标准 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对标达标,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四是开展交流合作。支持中外企业、协会、标准化机构 等开展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物联 网安全国际标准制定,为提升全球物联网安全水平贡献中国 技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