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二仙坡”模式引领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陕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果业发展。从今年5月开始,在全区推广复制“二仙坡”模式,掀起了一场以转变苹果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果业转型升级热潮。
复制“二仙坡”模式振兴果业行动计划,是以复制和推广“二仙坡”先进管理模式和种植管理技术为核心内容,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实现对果农的精准化、零距离服务。
“我们村230余户,八成有苹果树,以前没有统一施肥、浇水和收购,产量不行,经济效益差,收购难。”菜园乡东寨村村委会主任赵小春说,自村民采用“二仙坡”模式管理果树后,“产量上去了,质量好,效益也更好。往年一亩果园能产苹果五六千斤,纯利润只有一两千元,现在一亩最高能卖到两万元。”
在距离东寨村不远处的上窑村,张爱层和宁桂峡正在路边的仓库内忙碌着,她们将果商收购来的苹果进行分类套袋,然后集中装箱。
“亩产过万斤,不分大小年。”在推广“二仙坡”生产模式时,将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送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果品销售。“通过2至3年的实施,使苹果亩产达到8000斤至1万斤,每亩净收入在1万元以上。”“二仙坡”绿色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明珠说。
“二仙坡”模式的推广,将覆盖陕州区100个苹果主产村6000户果农、3万余亩果园,示范带动全区25万亩苹果全面改善管理,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实现果业转型升级,为陕州苹果产业发展再上台阶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得利于“二仙坡”模式的推广复制,不单单果农的苹果产量上去了,连销售渠道也更加方便,真正让果农“坐在家里数钱”。
“定点收购,方便群众。随时摘、随时卖。”西张村镇复制“二仙坡”模式苹果收购点的负责人卢安强说。
今年,“二仙坡”公司在陕州区选了100个村,合作发展了3万亩标准化果树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由该公司统一技术指导、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全面推行“二仙坡”模式,使陕州区果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