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规划》是“十四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是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规范试点示范、强化战略研究和加强舆论宣传等6个方面保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提出,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智慧农业, 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建设,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创新应用,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制定推动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系列指南,加快研制两化融合度、供应链数字化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设备上云等两化融合细分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及国际标准。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版,开发两化融合自动化贯标工具,引导各地开展分级贯标评定。研究制定两化融合度评价建设指南,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构建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鼓励各级政府在实施贯标、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