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主基调。过去两年,新冠疫情是全球商业环境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一些企业因它而倒下了,更有一大批企业挺过来了,而且更加强大了。这些企业做对了什么?它们是如何以确定性成功应对了不确定性?
第二赛道
我们服务的企业都是有一定规模体量、有行业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或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它们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今天的自己已很不简单。但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几乎都在考虑同样一个问题:如何布局“第二赛道”。在寻找“第二赛道”的过程中充满了迷茫,付出了或大或小的代价。
洞悉社会发展趋势变化、深刻理解行业发展规律,敏锐把握政策与客户需求走向是企业家与管理者工作的基本要求。万华化学团队在过去多年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聚氨酯行业不行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新和成花了近十年时间在营养品之外布局了新材料。复星医药从销售导向转向新品研发导向。北控水务迎合环保大势与央企三峡集团紧密合作,发展流域治理等大环保产业……
纵观已经发展百年的跨国公司,都经历过若干个经济周期,成功布局过多个赛道。国内企业正在从业务驱动向战略驱动转型,需要具备布新赛道的能力。
研发创新
研发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口号,成为政府与企业的共识。研发创新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法宝,但企业界在此领域面临艰巨挑战。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的研发。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模仿”阶段,它们之所以还可以生存下来,没有创新的企业甚至还生存的挺好,主要得益于中国广阔市场的需求增长,而不是产品、技术与模式创新的成功。
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研发创新的条件。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百亿的销售规模、没有十亿的利润,拿什么资本去做高价值的研发?我们建议企业要做大主业,提升定价权,通过主业的利润支撑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
研发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创新的氛围与文化、需要灵魂人物的引领、需要科学的决策、需要市场与技术研发打通、需要产学研合作、需要内外部资本助力。为什么跨国公司有持续的新产品问世?不仅仅是它们有雄厚的资本,更有科学的研发创新体系支撑。
全面数字化
数字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你做或者不做,它都将迅猛发展。从各行各业先行者们实践的成果来看,数字化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有助于打破“黑箱”,推动产品与模式变革。平安、美的、三一、头部银行,它们在数字化上的投入以十亿、百亿为计。从长期来看,它们可能会成为数字化的大赢家。
数字化需要规划。我们调研过非常多的企业与技术专家,数字化规划是企业先行者的共识,没有规划的数字化,或失败,或成果大打折扣。数字化规划要帮助企业各层级达成转型共识、要为企业数字化制定行动路线图、要能算清投资回报、要确保技术选型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数字化需要团队。几个人、一个部门定不能推动数字化工作。组建以一把手牵头,技术、业务、管理协同的数字化团队是推动数字化规划与实施的基本保障。
数字化需要久久为功。产业数字化影响之深、之广超越了许多企业家与管理者的认知边界,不能指望在数字化方面做短期的投入就能立马见到高额回报。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都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该交的学费一分少不了,企业需要久久为功。
管理升级与变革
建在沙滩上的大厦经受不了大风的冲击,根深才能叶茂。在企业发展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企业家们忙于各种应付,似乎管理不再重要,人的培养不再重要,组织变革不再重要……许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这些领域几乎没有投入。我们建议企业家需求重新权衡。
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管理与经营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管理的的作用在于解决效率的问题、品质的问题、活力的问题、风险的问题……
数字化正重塑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需求重新做一遍,原有的管理体系需求重塑。
新兴业务需要新的组织、新的人、新的能力、新的权责、新的流程。
2022年,既然不确定性是必然的,希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企业界,通过新赛道的审慎布局、研发创新的持续突破、全面数字化的积极拥抱、管理升级与变革的有续推进,来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