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十二条
在中国青岛的一次演讲中,稻盛和夫系统阐述了他的经营理念,后来演讲内容汇集成书,名为《经营十二条》。
1、明确事业的意义
稻盛和夫早年受过“员工集体离职”的痛,风波虽然平息,但给当年刚刚创业的稻盛和夫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在经营二十条中,他提出:“经营者经营一份事业,不能老想着自己,‘自私或狭隘’的想法很难号召员工一起努力奋斗,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为自己,也得为全体员工着想”。
要使经营目标成为一个共同目标,利益共享的机制必不可少。记得我大学刚毕业时幻想着做一个千万富翁,觉得那会是一个很牛的样子。现在回头看,确实有些幼稚。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创业,很难与员工“患难与共”。
2、设立具体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初,德鲁克先生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Management By Objectives),他指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总目标以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解目标来指导企业运作,那么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
阿里巴巴提出”看十年,定三年,做一年“的目标管理方法,看十年的趋势,依据趋势制定三年规划,做一年试试看,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调整规划。
稻盛和夫关于目标管理提出两点,一目标必须具体,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执行以及对结果的评估,二目标可一年一设,原因在于市场变幻莫测,即便制定了长期目标,其变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3、怀有强烈的愿望
稻盛和夫认为,一旦制定了目标,就要尽一切努力达成。目标定了老是达不成,那么员工就会将目标不当回事。
怀有强烈的愿望,朝思暮想形成潜意识,这样尽可能运用潜在的资源,有助于经营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促进目标的达成。
稻盛和夫举了一个小例子。他想招募一个才,处处留意,一次他在小酒店喝酒,听到旁边的人聊天,聊天的内容打动了稻盛和夫,于是走上前打招呼,这就样招到了一个人才。这就是怀有强烈愿望的效应。
经营者怀有强烈的愿望,就是制定了目标,无论如何也要达成。
4、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用张瑞敏先生的话讲,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总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想脱颖而出,经营者需要付出不亚于人和人的努力。经营者一旦松懈,整个团队可能跟着垮掉。
5、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怕是一家小吃店,其盈利的基础也是“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企业有一定规模之后,可能淡忘企业经营的这个朴素道理,如成本越来越高,流程越来越复杂,这是经营者需要警惕的。6、定价即经营定价就是经营策略。定价,一种在成本之上加盈利,一种以竞争力定价,通常的企业定价融合了这两种方式。企业在不同时期定价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如特斯拉一开始高端路线,市场竞争多了之后,适度调低价格,以价格下调换取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定价作为经营策略,需要经营者亲自参与,总体策略为,价格处于客户能接受、企业能盈利的交汇区间。7、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起点”。企业的目标可能会遇到下属的质疑,认为太难了不可能实现,此时经营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他横由他横,清风拂山岗”,经营者要有定力,当然也可以塑造一种氛围,即让积极的人发言,起到一种倡导作用。8、燃烧的斗魂企业经营可能遇到一些来自于外界的干扰因素,经营者要敢于并善于与这些干扰因素做斗争,维护好企业经营的良好环境。9、临事有勇遇到特殊状况或棘手事务,不要慌张,有胆有识,临事有勇。10、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稻盛和夫指出,企业不能一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需要不断改善创新,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通过积累,就会带来客观的变化,使得企业自身不断进步。以日常清扫为例,也有诸多改善的机会,从而提升清扫效率,这算作创造性的工作。11、以关怀之心,诚实处事对待企业的合作方,如供应商、客户,也应该秉承“关怀之心,诚实处事”的态度,以“利他”之心,追求双赢。12、抱有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企业在挑战中前行,经营者做好自我,做好各项经营工作,那么就可以对未来抱有梦想和希望,坦荡地走好企业的经营之路。日本有经营四圣的说法,分别是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曾多次到中国来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