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沟通法则
——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如果你问:职场上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我想必不可少的是:会说话的能力。
也许你会质疑:谁不会说话呢?
的确,除了聋哑人外,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然而,能说好话、善沟通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职场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自己辛苦做的方案,因为不会表达,最终只能将展示成果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向领导汇报工作,常常语无伦次说不到重点,本来满脑子的想法,却只能潦草收场;
跟同事沟通时,本来5分钟就能说明白的事,愣是讲了半个小时,对方还一头雾水......
工作中,不管你想不想,都不可避免要与人打交道。
有些人,一开口就赢了,因为他们既能有效表达自我,又能让他人感觉舒服;
有些人,却还停留在无效沟通,说了半天对方也不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既委屈又无奈。
沟通作为最基础的能力,往往也是绝大多数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项能力。那么,沟通到底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销售员小A接到老板的电话,交代她协助接待一位客户,这位客户是老板亲戚带来的。
小A和主管张三一同带着老板的亲戚和他介绍的客户到工厂参观,参观完亲戚对小A说尽快完成报价。
可小A觉得客户根本没有意向要买机器,所以她给老板打了电话。
小A说:“老板,我今天带了赵哥和他朋友去看了机器,但我觉得他们不会买,所以我就不按赵哥的要求去报价了,向您汇报一声。”
老板问:“他们都亲自跑到咱们厂里来了,怎么会不想买?你最好按赵哥的要求把报价做出来。”
小A觉得很委屈,这个客户十有八九是不会买的,为什么老板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还要让她浪费时间去整理那些复杂的定制报价。
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小A上面描述的理由能接受吗?
在我看来,第一感觉会认为她有点偷懒,想推掉报价的工作;另一方面,她可能在销售方面还缺乏一些经验。
从小A的话术上来看,这好像确实是个困难的问题。因为她并没有更好的理由,去说服老板接纳自己的建议。
那么,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面对同样的场景,来看看小A的主管张三是怎么说的吧。
老板,您的亲戚赵哥和他朋友下午已经来工厂参观过了,虽然他们说想要购买机器,但我觉得我们更适合采用租赁的合作方式。建议您先跟赵哥沟通,看看是否和我的判断一样。
我的判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赵哥的朋友是做市政工程施工的,对他们来说,我们的机器只是在开业时用1次,后面就没多大用处了。并且这笔费用对他们来说有些负担,与其直接买不如租借;
第二,他们要求我们承诺“如果买贵,3个月内无理由退货”,这与公司的销售制度不符。如何衡量是否买贵?他们以他们周边朋友的说法为准,这对我们不公平;
第三,我发现赵哥向他的朋友提出私人借款事项,但是他的朋友说先把这个机器搞定了再说。之前有听您说过赵哥欠别人钱的事,不知道这个单子跟他的外债有没有什么关系?
结合以上观察,我判断赵哥的朋友并不是真心要购买机器的,而是想在开业时使用一次后再退货,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用租赁的方式进行合作。至于赵哥,他最近可能在经济上有困难,您最好跟他私下多沟通沟通。
老板听完销售主管的判断,随后打电话与赵哥沟通,证实了销售主管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公司最后也跟赵哥的朋友采用了租赁的合作方式,保障了公司的效益。
看完小A和主管张三两种截然不同的沟通方式,不难看出,张三的表述更有说服力。
销售主管为什么能够沟通得如此清晰呢?其实沟通的要素无非是两点:第一是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是解释原因。
这就是黄金沟通法则PREP法则,它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沟通方法,建议大家学起来:
Point(表达观点):直接说对方最关心的结果,再讲原因。
像张三和老板的沟通中,先表达出自己观点“虽然他们说想要购买机器,但我觉得我们更适合采用租赁的合作方式。”
先让对方知道结论是什么,人家才能准确地理解你的论证过程。
这就好比你开车带一个人出远门,只有先告诉他去哪儿,对方才有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要不然他一路上估计只会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
Reason(解释原因):原因要够客观、可用数据化、有可推理性。
在表达了观点后,张三第一时间给出了他这样判断的原因。
①机器只是在开业时用1次,直接购买的费用对方有些负担,不如租借;
②对方要求承诺“如果买贵,3个月内无理由退货”,这会有损公司利益;
要把事情说明白,最好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让数据来为你说话。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察角度,如果只用“我觉得”“我认为”来表达看法,会显得缺乏客观性,没有说服力。
Example(列举例子):在所有的表达方式中,故事是最能打动人的。
除了解释原因外,张三还列举了例子:赵哥之前有外债,不知道是否跟这个单子有关,所以需要老板私下跟赵哥沟通下情况。
数据能让你在话术上做到逻辑自洽,但从理性上说服对方,却很难打动人心。只有在情感上受到触动,才有可能被说服,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案例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人们往往比较容易记住案例而不是道理。
当整个沟通过程既有数据支持,又有事实依据时,会让发言在整体上显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Point(总结观点):重申观点结论,加深对方印象。
最后张三提到:“结合以上观察,我判断赵哥的朋友并不是真心要购买机器的,而是想在开业时使用一次后再退货,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用租赁的方式进行合作。”
在你一气呵成讲完数据和案例之后,对方可能还沉浸在你的论证过程中,忘记了你最初的结论是啥。
重申一下自己的观点,用来总结和强调结论,让沟通者再一次清晰地了解你表达的意思。
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在跟领导和同事沟通前,不妨先花上几分钟,用PREP的原则梳理好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进行沟通反馈,看看这样的改变能为你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效果。
相信在不断的刻意练习下,你会逐步地养成清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