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行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端的深刻变革,并应运而生了一大批数字文化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业态已经成为文化行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之一,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大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求我们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文化行业向更广空间和更深层次发展。
202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数字文化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规划》围绕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力丰富数字文化产品、激活文化存量资源、发展文化新业态、培育文化消费新模式,以数字技术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
延续《规划》中网络文化、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服务的规划思路,数字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如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数字空间的文化形态。
数字文化迎来新政策
数字文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也发布了很多数字文化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既有侧重公共文化数字化,也有侧重文化产业数字化。
2019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推出的文化科技专门政策。《意见》提出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2020年5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此后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开展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实际行动。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出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回顾过去几年的政策脉络可以梳理出数字文化政策的“三个不变”:
(1)数字文化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不变;
(2)坚持创新驱动数字文化发展的核心动能不变;
(3)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文化发展方向不变。
这“三个不变”既是新常态下我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又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而在“三个不变”中,也存在发展重点、发展节奏等方面的“变化”。
(1)发展次序由过去多头发展向新基建统领先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适度超前,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关注点从单纯文化产业发展向产业和政府治理并重转变。数字新基建的纵深推进,带动了数字文化产业持续壮大,同时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
(3)推进主体的转变。在整体驱动方向上,我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综合协调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同作用,政府侧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产业侧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