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高效执行力
拼多多,让中国商界又爱又恨的名字。消费者赞其便宜,批其假货多、质量差。供应商赞其出货量大,批其压榨、退款、压价。员工赞其薪酬高,批其独裁、加班。旁观者赞其顺应时代,批其毁制造业。但拼多多规模和市值屡创新高,超越阿里。
2015年拼多多成立时,市场几乎被阿里和京东瓜分。谁敢信它能在8年后超越阿里?拼多多改变了我们对商业的认知,必有独到之处。
拼多多的低价非壁垒,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低价才是。其低价背后,定有组织、战略特点。我们应从拼多多身上学:高效执行力、高质量决策、与用户共同获益的商业模式、明确各方关系。
如何让团队拥有高效执行力 在一些坊间传闻里,拼多多的执行力已经被传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拼多多的执行力到底有多强?在拼多多有一个词,叫“刚性执行”,意思就是绝对服从、说一不二,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不仅是高层定的战略方向、领导定的执行方案要绝对服从,甚至连直接调整你的工作安排,也要绝对服从。举个例子。2020年,拼多多进入社区团购业务,这项必须扎根当地的业务,意味着在每个省都要有“省长”去推进项目。问题是,省长从哪来?从当地招吗?不,临时招人,必然无法完全认同拼多多独特的文化和战略方向。拼多多的方式是,从上海总部直接派。这么大的工作调动,按理说总该搞个竞聘,调研一下员工意愿吧?但拼多多不是,它只有极少数的竞聘岗位,大多数省长,都是由高层直接任命。哪怕只是将办公室挪个地方,还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区,员工都会有不满,哪怕表面上不说,心里也会抱怨,就可能有人离职。更何况拼多多的省长模式是,一声令下,让一位上海白领,直接去到那些有些偏远贫困的省份,然后就是找仓库、配货、招募团长、推进业务。而且,基本上被任命的员工,都会接受任务,立刻执行。你看,强调执行力的公司有很多,但能强到这个份上的,真的不多见。我特别好奇,这么强的执行力,拼多多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核心是三点:指标单一、不断赛马、舍得给钱。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指标单一。
访谈拼多多员工发现,尽管公司以高强度工作著称,但员工却充满自豪感。员工评价拼多多勾心斗角少、办公室政治低、做事环境单纯,形容工作为“身体在地狱、灵魂在天堂”。原因之一是拼多多的考核指标单一,每个员工的核心KPI尽可能少,基层员工常仅有一两个指标。举个例子,对于采购团队,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考核价格、品质、交付周期、稳定性等多个指标。但在拼多多,采购团队的考核指标只有一个,叫“品类GMV和利润的相对增量”。你看,它很复杂,需要多个要素的综合计算才能得出。但是,它单一。
单一的指标,就能像指南针一样,为团队指引出清晰地目标。员工还说,更重要的是,在单一指标下,只要你能做出成绩,那该是你的一切东西,奖金、职位、业务地盘,都是你的。
但单一指标可能带来极化问题,拼多多选择战略性放弃某些问题,并通过管理层调控实现指标均衡。
什么叫战略性放弃?就是为了实现更重要的战略目标,必须付出的代价。拼多多的高层选择坦然接受这一点,不要想着我既要讨好这个,又要讨好那个。比如拼多多选择为消费者提供最低价格,那供应商的抱怨、甚至愤怒,拼多多都选择接受。再比如前两年火热的“拼多多砍一刀”,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曾觉得“不堪其扰”,由此对拼多多产生负面印象。但既然我们不是它的核心用户,那拼多多就无所谓我们的吐槽。在拼多多,领导不会让你“既要A满意、又要B满意、还要C满意”。
第二个角度,是通过管理者的调控,实现指标的均衡。在执行的过程中,高层会更多的深入一线,及时纠偏。换句话说,虽然布置给员工的指标是单一的,但在怎么通过指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高层的心里是有数的。一方面,通过指标计算方式的设计,考虑尽量多元的要素。比如前面提到的“品类GMV和利润的相对增量”,就是一个综合了多个要素的单一指标。让员工在执行时不会顾此失彼。另一方面,管理层也会在时间段内调整指标内容,比如这个月追一段A指标,下个月追一段B指标。这就是拼多多执行力强的第一大秘诀:指标单一。大部分组织内耗,都来自目标的多元和摇摆,让员工无所适从,只能走歪门邪道。而拼多多的基层员工能省去钻空子、讨好领导、表演式加班等一大堆内耗环节。因为,单一的指标,容不得任何骚操作。
拼多多执行力强的秘诀在于指标单一,减少内耗,让员工明确目标,避免走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