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
为什么管理层的关注度会被浪费?
为什么组织在应对大大小小的变化时无法保持专注?如何围绕计划组合构建管理流程,以便完成最有价值的计划,并停止或按顺序处理其他计划?
为什么组织往往陷入项目太多,管理的关注度被分散?主要有三种典型情况:
1. “好”问题——机会太多,难以取舍
有时,企业发展良好,机会太多,管理层难以取舍。各部门都看到不同的机会,如果选择范围缩小,会引发内部冲突。由于害怕政治博弈,管理层倾向于“全都要”,最终导致过载。
2. “坏”问题——成本削减压力巨大
降低成本已成为必然,尽管采取了大量举措,但承诺的结果不足以实现业务目标
例如,公司需要将劳动力成本降低 10%。最佳的成本削减措施是将成本降低 5%。剩余的缺口使完成所有计划项目变得更加紧迫,在紧急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还要继续寻找新项目来弥补缺口。这使组织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为需要考虑每个想法,并且不能取消任何现有计划。成本无处不在,而且“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最终导致整个组织超负荷运行。
3. “丑”问题——组织内“孤岛效应”严重
孤岛行为是每个领导者的噩梦。领导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塑造管理团队的行为。让人们合作和开放。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组织本质上就是为了创造孤岛而建立的。问责制、责任制、衡量标准都是为了分而治之。这种冲突是无穷无尽的举措的源泉。组织内部分工细化,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导致企业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通过:
IT 系统提高透明度-使决策更加符合公司整体利益
重组组织架构-解决局部与全局冲突
团队建设
愿景与价值观塑造
所有这些都是有效的尝试,旨在让人们摆脱孤岛,公司上下更加紧密地保持一致。但结果是太多的举措都在争夺关注度。
如何解决“好、坏、丑”问题
解决过多举措的根本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丑陋的”——当进展顺利时,当进展不顺利时,当文化停滞不前时。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但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来解决它们。
1. 解决“好”问题—如何筛选最重要的变革?
高德拉特博士提供了一个价值评估标准:
“价值是通过为客户消除重大限制而创造的,这种方式以前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哪个重要的竞争对手能够做到这一点。”
通过这一标准,可以帮助企业筛选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项目。例如,在 TOC 理论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在于解决“局部 vs 全局”问题,让局部绩效能够真正服务于全局利益。
案例分析:TOC 本身的变革选择 TOC 方法论有多个应用方向,如 DBR、CCPM(关键链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零售管理、创新管理等。但若要推动 TOC 进入主流市场,就必须找出 TOC 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价值点。高德拉特博士认为,TOC 最核心的贡献是:
让企业突破“局部 vs 全局”思维的限制
让企业文化真正转型
让人们打破固有思维,实现更高效的流动
因此,TOC 的推广必须简化信息,突出核心突破点,而非试图同时推动所有应用方向。
2. 解决“坏”问题—避免进入成本削减的“死亡螺旋”
如果成本是竞争的唯一方式,而成本结构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面临着追求虚幻成本节约的风险,并陷入死亡螺旋。
通过成本会计逻辑,比较内部人工成本与外包成本
只节省了直接人工成本,但间接成本仍然存在
由于生产率下降,导致单位成本反而上升,形成“死亡螺旋”
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 解决方案,决策应基于 Throughput(T,有效产出)、Inventory(I,库存)和 Operating Expense(OE,运营费用) 的变化,而非传统的成本会计逻辑:
提高内部流动性,降低库存,提高有效产出
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而不是将工作外包
采用有效产出会计,确保决策有助于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TOC 的核心原则是:“通过增加流动性来降低成本,而不是简单削减成本。” 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细分市场中销售额外的产能。这是引进工作而不是将工作送出去。与传统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3. 解决“丑”问题——打破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的根源在于:
组织结构导致的目标冲突
绩效衡量方式与全局利益不一致
过度依赖 IT 系统,却缺乏真正的流程优化
TOC 的解决方案
统一目标,聚焦整体流动
让各部门 KPI 与企业整体有效产出挂钩
改变衡量方式,让所有人关注整体流动性,而非局部优化,我们需要的是创造一种文化,专注于流程、组织的目标统一以及这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2.调整政策与流程
通过 TOC 有效产出决策机制,让所有部门在关键制约点上协同
充分挖掘管理的关注度的潜力
管理层的关注度是组织当前成功与未来增长的最终制约。这一制约始终存在,并非源于“好问题”或“坏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组织所处环境的产物),而是因为所有企业都难以摆脱的“丑问题”——系统性割裂。
这正是制约理论(TOC)存在的意义,也是其必须成为主流的原因。TOC推动了一场根本性的范式转变:
从“还原论*”到“整体论”:摒弃局部优化,拥抱全局视角。
*还原论(英语:Reductionism[注 1]),又名化约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拆解各部分的方法来加以理解和描述,例如解剖学。还原论通常与整体论相对,后者认为系统是有机整体,并非简单的物理组合。
从“成本世界”到“有效产出世界”:不再局限于成本削减,转而追求流动性与系统协同。
TOC的使命:以系统性思维破解组织深层矛盾,将管理关注度从“救火”转向“创造价值”。
结论
管理的关注度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制约。通过 TOC 方法论,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基于有效产出、流动性和聚焦机制的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关注度被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真正实现持续改进和突破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