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种关系,数字化转型不迷路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领导者既要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素养,又要修炼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耐心。
一、处理好规划先行与久久为功的关系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这句话对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中战略与坚持的关系很有启示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更是持久工程,必须高站位抓好战略谋划,清晰战略安排,坚持“从易到难、由点及面、不断延伸、有序迭代”的思路稳步推进,才有可能成功。
孟晚舟说过,数字化的本质是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是由战略驱动的,而不是由技术驱动的;如果没有愿景的牵引和文化的支撑,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产生价值的。
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工具)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成效,首要原因在于其高度的战略自觉,早在20年前就把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战略体系,重点突破;编制数字化转型项目清单,滚动推进,确保战略落地、规划落实。目前,北方工具正在编制数字化转型下一步项目清单,确保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持续优化,不断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数字化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先进如华为,也一再强调企业数字化仍在路上。北方工具的显著特征是近二十年历任领导班子始终专注于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滚动投入超5亿元,终于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步步深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局面。这种专心专注、久久为功的做法,不只是北方工具的特质,也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基本规律。
总体来看,数字化转型涉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文化等多要素、多层面,是复杂性与长期性叠加的系统工程,是持续演进的深刻变革,需要时间沉淀。
从具体实施过程看,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我驱动能力和持续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技术、适应新场景、应对新变化,在改进中优化流程、完善组织、重塑文化。
从收益看,数字化转型的效益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必须长期投资,敢于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持续投入。
二、处理好工艺优化与硬件升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工艺优化是内因,硬件升级是外因,两者协同发力,合力推动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创造新价值。
工艺优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隐性驱动力,是硬件升级的先导。它能够确保企业的先进硬件充分发挥效能,促成业务增值。
北方工具的数字化转型得益于工艺先行,率先突破对薄壁冲压件的工艺研究。通过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优化,薄壁冲压件初步成型加工工艺由原来8道工序接力加工合并成一道工序,由一台设备在多工位模具上一次完成,消除安全隐患,实现自动化生产,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企业乘势而上,围绕制约效率的瓶颈工序、影响质量的落后工艺展开深入会诊,逐一攻关、全面突破,推进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迭代升级。
硬件升级是工艺优化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是数字化转型的显性表现。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研发、制造、运营、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工艺优化才能有效落地。
北方工具实践表明,要有效发挥工艺优化与硬件升级的协同效应,必须充分调动设备研制企业与设备使用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将设备研制企业的加工技术、设备原理、生产线性能等优势与企业自身的行业、产品、工装、工艺需求结合起来,全链条、全方位诊断工序、工艺、工装等,找出短板和隐患,通过联合攻关补短板、挖潜力,反复筛选、精准匹配,找准工艺优化与设备升级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有机融合, 争取“1+1>2”。
同时,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做好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价值创造,将收集到的设备状态、生产参数、产品质量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利用,进一步识别工艺优化与设备升级不协调和不匹配等问题,形成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工艺持续优化迭代,促进设备升级更好发挥效能、释放潜力。
三、处理好管理数字化和技术数字化的关系
对企业而言,管理与技术恰如鱼与水的关系,管理为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环境、营造氛围,明确规则与路径;而技术为管理提供平台与场景。数字化转型同样是管理与技术的“双人舞”,不是“独角戏”,既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创新,两者相互促进,不可或缺。
一方面,要以业务流程优化为目标,引入先进的管理数字化系统,搭建平台,加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促进管理规范与技术进步的无缝对接,提升组织协同能力和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要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导向,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研发、制造、营销等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更加敏捷、有效地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与激烈竞争。
侧重技术数字化,忽略管理数字化,二者没有一体规划、同步推进,这是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致使企业前后端信息流通不畅,决策支持不足,进而影响数字化转型进展和整体运营、效能。企业必须对技术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一体统筹、同步深化,既要发挥技术进步对管理数字化的推动作用,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助力业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也要把管理规范融入技术数字化的各个环节,把合规经营等要求嵌在技术数字化发展流程之中,确保技术数字化健康持续推进。要明确管理数字化和技术数字化的目标和路径,打破部门和业务边界,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重塑业务流程,合力推动管理数字化和技术数字化项目顺利实施。
宝钢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十分注意管理数字化与技术数字化的有机协同、相互促进。通过建设钢铁行业首例工业互联网平台——宝钢股份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对生产设备、工艺参数、质量检测等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优化生产计划和工艺控制,吨钢综合能耗有效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钢材表面缺陷进行自动检测和分类,开展质量预测、在线检测和缺陷诊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警并采取改进措施,降低质量损失,提升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外溢数字化转型成果,开展智慧供应链建设,与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优化物流配送和库存管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水平,优化生态效率。
针对数字化新场景要求管理反应敏捷、管控精准、运行高效的新趋势,北方工具在积极推进技术数字化的同时,加快传统管理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转型,积极推进数据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有效集成,成功构建“1481”运营数智化管理体系,以强化工控网、涉密网、大安全网、互联网基础保障,创造包括创新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8个管理模式的数据价值,业务运营及监管覆盖率达到 100%,促进了数据分析利用与智能决策的高效协同、有机互动。
四、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与产品升级的关系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相当于修筑高速公路,企业能否在高速公路上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关键在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转型是形式、是工具,产品升级是内容、是标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和检验成败的标准。如果新瓶装旧酒,装备升级、手段更新、条件改善,可产品仍然在中低端徘徊,转型将难以为继。
提高数字化转型与产品升级的适配性,放大协同效应,必须多管齐下,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对产品升级的推动作用。
在需求把握环节,借助数字化先进技术,深入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快速感知市场变化,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为技术研发、需求落地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提升客户体验,打造爆款产品,吸引更多用户。
在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质量、降低成本,打造金字招牌,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在共建生态链环节,借助数字技术增进与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打通产业链堵点,增进企业间的互动,优化产业生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命运共同体,用数字化赋能产业链转型升级。
同时,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更高的技术需求,提升计算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连接能力等,推动数字化转型向广度、向深度迈进。
以冰山松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山松洋)为例,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过去主要为客户提供空气压缩机等设备,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不仅生产线用地节省了50%,人员减少了40%,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而且驱动着设计端、产品端的变革,依托冰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掌握客户的设备状态、环境温度等数据,企业可以远程为客户提供温度监测、节能评估、设备管理等全新业务,开展定制化服务,帮助用户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共享数字化红利,实现冰山松洋业态由单一的设备提供商向“设备+服务”综合供应商的成功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北方工具紧抓数字化转型契机,研发“数字化”、交付“数自化”、运营“数智化”、人才“数职化”一体贯通,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数字化转型典范;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多方位、深层次、全链条的改造,形成产品向新、企业向上的良好态势;特品加速向新域新质转型,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完成,生产线数字化转型成果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果直接变现。面向未来,北方工具将深入贯彻“科技至上、研发至上”的部署要求,巩固扩大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成果,奋力为数字中国、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