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将倒逼国内产业转型,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上周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完美收官。就进博会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话题,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建刚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电视采访。
▲视频引自:第一财经
大家都知道,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国家级的进口博览会,它具有指标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当然,很多的西方媒体认为,在中美贸易的摩擦下,此次进博会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贸意义,或者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一个举措。但我认为西方媒体的看法是有些偏颇的,他们是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现在的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不论是消费升级还是产业转型,都在这个阶段要求我们的经济作出一些转变,对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然,我也同意进博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层面的宣誓,特别是在目前这个经济大环境条件下,在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反经济全球化有所抬头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发出这样一个声音,其实是某种意义上举起了自由贸易的大旗,也在某种意义上坚定的支持经济全球化。就像我们国家领导人讲的:我们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不会关上,而会越开越大。目前,包括IMF在内,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预测是有下行的压力,那么,中国在这样的时间点上举办进博会,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一个举措,并且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新的需求。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看到进博会背后的实质意义,中国的经济在近年来都注重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转变。在这个阶段下,对经济转型发展有实质性的需求。从这个阶段来看,我的解读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从“量”上来看,大家一直比较关注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到达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也关注在过去的10年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反而忽略了中国的“进口”,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的“进口”速率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 增长远远大于“出口”的个位数增长。所以,在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甚至,在今年,中国非常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佐证的 第三方数据看到,比如去年和前年,中国游客的境外消费都几乎达到26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两倍,这个数据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中国消费升级的外因效应。我们也预测,在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可能会超过30万亿美元,中国进口的服务可能会超过10万亿美元。所以,从量级来看,这是任何一个世界企业、跨国企业或者国家不能忽视的一个大市场。其次,从“质”上来看,其实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量”上面:14亿人民强大的购买力,还有就是我们内部转型发展的需求。十九大也提出,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这个方面,有非常强大的消费升级的需求,从过去的海外代购、进口超市到现在的跨境电商,已经反映出这样的一个发展。另外,再更深层次去看,它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目前的供给侧的情况是:低端的供给过剩,而中高端的供给不足这样的一个状态。那么这些改革,也会通过这次进博会,会放宽很多科技产品、零部件、工业产品等的进口,这从而也能促进我们的产业转型。
如果你把“量”和“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的话,可以看到中国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30万亿的商品贸易,10万亿的服务贸易,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大市场。从我们日常接触的一些企业来看的话,任何一个跨国企业,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我们认为它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任何一个商品,如果失去中国市场的话,它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商品。所以,这次进博会吸引到了来自170多个国家的3600多家厂商来参加,我关注到,在这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只有200家左右,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佐证。所以,我想这些都能带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一个积极的因素。
其实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感受,供给侧的两大缺口,跟人民生活比较密切的,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从医疗这个角度来讲,大家都感受到“看病难”,好的医疗资源十分稀缺。放眼看周边国家,也都推出了类似称之为“观光医疗”这样的产品来吸引中国的患者去做体检、对症看病。这个缺口是非常明显的,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资源,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经济发展需求。从“教育”方面来看,我相信大家对此的感受更加深刻。留学的低龄化,留学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转变成本科以下的远远高于本科以上的,他们实质追求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点反映了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另外一个数据,现在留学生的返国率是非常高的,出国的和回来的数字基本要打平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西方国家生活和工作,他们实质追求的是教育资源。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稀缺性,是加大我们对这两个产业的进一步开放的根源。
那么,另外一点,其实这是一种“鲶鱼效应”,如果引入这些优质的西方资源进来,反向可以拉动我们国内的这些产业的发展。其实,纵观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越早开放的产业,中国的竞争力会越强;越是受到高度保护的产业,中国的竞争力往往会偏弱。所以,这一次的进一步开放其实也会促使我们国内的医疗、教育产业做一次产业转型、发展。那么,这里面有一个观察很重要,这两个产业将来都会和我们的科创产业紧密结合,比如在医疗上的人工智能的运用、大数据的运用、云计算的运用,在医疗和教育上面都会集中体现出来,这正好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优势。所以,通过这两者的结合,对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增长有很大的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