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苹果结缘黑乌鸡 林下鸡助力树上果 万荣丁樊村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12月5日,在万荣县田园聚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乌鸡养殖基地,社员们正将放养育肥的乌鸡送往订单加工企业。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坡乌鸡“出嫁”到大都市,既为消费者提供了餐桌上的滋补营养品,又为当地群众走出一条“树上长苹果、树下养乌鸡”的林下经济循环农业增产增收路子。
该合作社所在的万荣县高村乡丁樊村,自然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含量丰富,种养殖条件便利,适合苹果产业发展。该村种植苹果近万亩,人均2亩多果园,是万荣县的果业大村、高村乡的果业强村,果业更是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丁樊村曾以“走出家门断果子、责任田里栽果子、田间地头讲果子、家家户户储果子、天南地北卖果子”的“五子登科”而享誉三晋大地,被授予山西省小康示范村之一。
近年来,丁樊村果农改变观念,改变品种,改良树形,提高品质,生产无公害绿色苹果。该村1500亩有机苹果获得国家认证,多个农村经济组织注册了“丁樊”、“杨大嫂”等产业商标,苹果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蛋蛋”,果树成为本地的“摇钱树”。村民在发展果业的同时,围绕林下经济做文章,为本地及周边果农走出一条林下循环经济增收新路子。
田园聚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永强介绍,社员代表先后在全国多个林下种养经济基地考察,并结合本地实际,首选了林下放养品种——黑乌鸡。他说,一亩果园养殖100只乌鸡,饲料来源于天然富含各种中药材的野生草,可节省费用;采取逐片散养,保障饲料来源不断。一只乌鸡效益15元左右,一年放养两茬,亩可为社员增收3000元左右。一亩果树年收入六七千元,林下和树上产业两项亩收入万元,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增收的好产业,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和接受。合作社将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为社员提供种养殖管理技术和销售服务,实行“基地+科研单位+农户+市场”的生产和营销模式,搭建专家与社员、市场与基地的桥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万荣县田园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艺非说,公司目前已和北京市、上海市月嫂家政公司成为产销合作单位,并和本地的饭店、家政公司成为供销关系,为合作社林下经济产业注入活力,为当地群众循环经济增产增收持续发力。
中国药膳研究会有关专家介绍,丁樊村乌鸡生产基地之所以被授予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标准推广基地,源于当地的天然野草富含各种中药成份,依山傍沟自然条件优越,没有污染土壤。此外,这里主要养殖的黑乌鸡,又名药鸡、包黑鸡,是天然黑色药用滋补珍禽,消费市场前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