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竹”来历
《风雨竹》是一幅由字组成的画,
汉关夫子《风雨竹》
据考证是由关羽所作。画分两帧:左为风竹,右为雨竹。竹叶即为笔划,组字成诗,构成一首美妙的五言绝句。雨竹组成的诗句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风竹组成的诗句是“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诗的大意是:“我不感谢曹操上马金、下马银赠美封爵的情意,我不会因环境变化、独处曹营而变节,我身在曹营心在汉,矢志不移”。云居寺《风雨竹》拓片画轴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宾客也把它当成贵重礼物极乐接受。这不仅是因为此画是一件构思独特、形象逼真、线条流畅的艺术珍品,更重要的是相传它出自关公本人之手。关公以诗言志、以画藏诗,因隐晦而深刻,其忠义品德更是昭然于世。这一切,都使得《风雨竹》成为了散发出亘古魅力的千古绝唱。
诗文: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这是三国时候的关羽写的题画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羽画竹的记载,相传他是我国最早善于画竹的人。此诗写的就是竹的析象。“不谢东君意”,就是永葆青春的意思。“不谢”即不凋谢,“东君”,春神之谓,即春天。“丹青”就是绘画。诗里说,竹子永葆青春,在画中独自挺立。别看它没有花朵只单长叶子非常平淡,可是它“终久不凋零”。“孤叶”就是单长叶子的意思。单长叶子包含着不开花之意。此诗当然是在表达一种谦逊不争、洁身自好的感情。“莫嫌孤叶淡”,就是不必去争开花,保持自己的平淡就可以。但感情的表达很含蓄。我们看见的只是竹子因安于无花的“孤叶”而“终久的凋零”。这样,竹子本身就显示出了“安常可致远”的哲理。
一天夜里,关公难以入睡,站在窗前仰视夜空。忽然一阵狂风吹得窗前翠竹沙沙作响,关公赞叹翠竹高风亮节、不娇不嫩的气质,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更加思念兄弟,归心似箭,便欣然铺展纸笔画了一幅风竹。少顷,下起雨来,雨点淅淅沥沥地打在竹叶上,关公看着这情景,画意不减,诗兴大发,又着墨画了一幅雨竹,并借用刮风、下雨的竹叶相互交叉、疏密有致等变化,巧妙地构成了一首五言诗,意在表明关公对刘备的一片忠诚。
不久,关公打听到刘备的消息,立即保护皇嫂离开许昌,曹操得知后,亲临关公居处挽留,一进门,只见所赐金银财宝都留放在桌上。再看这幅竹画诗时,便情知关公已经走了。他两眼盯住竹画,叹道:“云长啊云长,金银财宝,美女俸禄,均不能移其志,实乃令我曹某敬之!”
关公借竹名志,表示不背其主,永葆气节。曹操敬佩他的忠义,就把这幅画刻在石碑上,使它流传至今。
如今,在荆州关帝庙内,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通高大的古石碑,碑上的风雨竹,相传就是当年关公的手迹。
|